• 更新时间:2018-08-23T17:20:44
  • 茯苓

      茯苓,别称:玉灵,茯菟,茯灵,茯?,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药用部位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还可以制作成粉状用来女士爱好的美白面膜。分布区域: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茯苓茯苓


     

    茯苓的功效

      【性味】甘淡,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归经】入心、脾、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拆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茯苓虽然是药,但不是只有生病后才能服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之功效,不论是熬汤还是炖菜都可以放入少许不仅可以调味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之功效。

    茯苓的作用

      1、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实验也表明,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3、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4、抗癌

           茯苓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5、补气健脾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脾虚泄泻。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茯苓能够使得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实验表明,茯苓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7、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8、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9、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10、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11、治痰

           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1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2)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

           (3)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

           (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附方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3.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4.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5.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6.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8.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原病式》获苓汤)

      9.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10.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局方》威喜丸)

      11.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12.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证治要诀》)

      13.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德生堂经验方》)

      14.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纲目》茯苓酒)

      15.治?: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补缺肘后方》)

    茯苓营养价值及成分表

    营养价值

      茯苓 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类等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及二氧化硅等矿物质。

    营养成分表
      每100克含量    
      热量(大卡)16

    碳水化合物(克)82.6

    膳食纤维(克)80.9

    钾(毫克)58

    磷(毫克)32

    铁(毫克)9.4

      镁(毫克)8

    硒(微克)4.55

    钙(毫克)2

    锰(毫克)1.39

    蛋白质(克)1.2

    钠(毫克)1

      脂肪(克)0.5

    锌(毫克)0.44

    烟酸(毫克)0.4

    铜(毫克)0.23

    维生素B2(毫克)0.12


    茯苓的副作用

      1、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茯苓豆腐
           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3人份量)

           烹调方法: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

           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痛风的人群不宜多吃。


      山药薏米茯苓粥

      食材用料:山药50g(干的淮山片为20g)薏米30g 大米1小把 茯苓粉20g 枸杞少量(仅装饰用,不是必须)

      菜谱做法:

      1.山药去皮切小块,泡在水里防止氧化。薏米和小米洗一洗也用水泡一会。山药如果选好了,即使不泡水也不会氧化

      2.一米和大米放入砂锅里,加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米烂,加入闪耀和茯苓粉,继续煮20分钟。最后加入枸杞闷一会即可

       

    荷叶茯苓粥
           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

           1.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

           2.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山药蒸排骨

      食材用料:排骨200g、茯苓粉一大匙、山药1小段、党参一小把(可不加)、红枣8颗(可不加)、淀粉1匙、蚝油、生抽、

      菜谱做法:

      1.排骨焯下水,洗净备用

      2.山药去皮洗净,切滚刀块,用清水浸泡防止氧化

      3.红枣用温水泡发后洗净

      4.排骨加入葱,姜,黄酒,生抽,盐,蚝油,糖以及茯苓粉,党参,少量的淀粉抓匀腌制一小时以上

      5.加入红枣和山药

      6.蒸锅里水开后,大火蒸50分钟

     

    茯苓图片
        
      
    茯苓茯苓
      
    茯苓茯苓
      
    茯苓茯苓
      
    茯苓茯苓
      
    茯苓茯苓
      

    茯苓茯苓

    上一篇当归 下一篇川芎

    推荐词条

    更多>>

    精彩词条

    更多>
    海马图片
    海马海马介绍   「中文学名」海马   「拼音」 Hái Mǎ   「英文名」sea horse   「拉丁学名」Hippocampus ke[查看]
    金银花图片
    金银花介绍   「中文学名」 金银花   「拼音」Jīn Yín Huā   「英文名」FLOS LONICERAE   「拉丁文名」Loni[查看]
    火龙果
      火龙果,别名又叫:红龙果、青龙果、仙蜜果、玉龙果等,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量天尺的栽培品种,攀援肉质灌木,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叶片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查看]
    百香果
      百香果,别名又叫:鸡蛋果、西番莲果、洋石榴、紫果西番莲、藤石榴、土罗汉果、芒葛萨等,为西香连科植物鸡蛋果的果实。草质藤本,长约6米;茎具细条纹,无毛。叶纸质,[查看]
    神曲
      中药神曲,别名又叫六神曲,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查看]
    荸荠
      荸荠,拼音读:Bí Jì ,别名又叫做:马蹄、乌芋、地栗、地梨、[查看]
    龙葵
      中药龙葵,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注:少花龙葵分布于南部各省,也做龙葵[查看]
    亚麻籽
      中药亚麻籽,别名又叫亚麻子、亚麻仁等。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呈扁平卵圆形,一端钝[查看]
    锁阳
     中药材锁阳,又叫做不老药、琐阳等,锁阳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一种寄生植物,野生于沙漠戈壁,在零上20℃生长最宜,生长之处不积雪、地不冻。有补肾润肠、治阳[查看]
    地榆炭
     中药材地榆炭是将净药材地榆或切制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的炮制方法。地榆炭的功效[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