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18-08-18T07:03:55
  • 细辛

      中药材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

      性味 辛,温。

      《本经》:"味辛,温。"

      《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

      《药性论》:"味苦辛。"

      《用药心法》:"辛,热。"

       归经 入肺、肾经。

      《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牌四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

      《本草汇言》:"入足蹶阴、少阴血分。"

      【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细辛细辛


     

    细辛的作用:

      1、镇痛

      其挥发油对家兔有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与安替匹林0.5mg/kg相当。水煎剂灌胃对小鼠也有镇痛作用。

       2、解热

      其挥发油灌胃对家兔的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使动物的正常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3、局部麻醉

      华细辛水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其麻醉效果与l%普鲁卡因接近。细辛挥发油对兔角膜反射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挥发油有浸润麻醉效力,但水煎剂无效。50%细辛酊对人舌黏膜也有局部麻醉作用。

      4、镇静

      挥发油豚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中枢抑制效果,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其中枢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并有抗惊厥作用。

      5、抗炎

      华细辛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能对抗小鼠耳肿胀和大鼠关节肿胀。细辛挥发油能抑制大鼠肉芽肿,华细辛挥发油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清锌。细辛抗炎作用的机制为:

      (1)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2)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3)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4)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细辛能抑制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对超氧自由基诱发的透明质酸和牛关节液中氨基多糖具有保护效应。

      6、兴奋心脏

      挥发油对离体蛙心,小剂量时呈兴奋作用。北细辛醇提液对离体兔心有明显的兴奋效果,可使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增加。细辛挥发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低压缺氧等均有保护功效。

      可使狗左室泵血功能和心肌收缩性明显改善。与去甲乌药碱、异丙基肾上腺素基本相似。

      7、扩张血管和对血压的影响

      挥发油对蟾蜍内脏血管灌流显示有扩张作用。细辛乙酸乙酯的可溶部分,对5一羟色胺、氯化钾、组胺所致的兔胸大动脉条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为木脂素。挥发油对麻醉犬和猫静注有降压作用,但水煎剂对猫静注有明显的升压作用。
      8、免疫抑制

      水煎剂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小鼠肌注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相似。

      水煎剂既能抑制小鼠TH细胞,又能增加Ts细胞数,从而使TH/TS细胞比值降低。能使小鼠下丘脑和血浆中p_内啡肽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似。机制与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β-内啡肽产生的影响有关。

      9、抗过敏、抗变态反应

      水提物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表明细辛具有抗变态反应功效。具有抑制过敏反应的已发现的细辛成分有甲基丁香酚、γ-细辛醚、(一)细辛素、芝麻素4种,可能尚有未发现的抗过敏活性成分。

      10、镇咳平喘

      挥发油有镇咳功效。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油酚、消旋去甲乌药碱均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华细辛醇浸剂兔静注能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11、解痉

      挥发油对兔的离体子宫、肠管,低浓度使张力先增加后下降,高浓度则抑制;对组胺所致的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有松弛作用;对大鼠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

      12、提高新陈代谢

      所含之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能β受体兴奋剂样的广泛的生理作用,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多方面功效。含有去甲乌药碱的中药尚有附子、吴茱萸、乌药、高良姜等,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能驱寒的热性的药。其引起内热的机制,去甲乌药碱可能就是其物质基础,其强心、扩张血管、增强脂质代谢可能就是其药理基础。

      13、抗菌

      醇浸剂、挥发油等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多种杆菌和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黄樟醚。

      14、抗肾炎

      细辛脂素腹腔注射可抑制大鼠肾损伤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血清生化学指标,具有抗肾炎作用。

      15、抗结节

      细辛脂素可作为除虫菊增效剂,其左旋体还具有抗结节作用。

    细辛用药禁忌

    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反藜芦。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副作用

      毒性成分:黄樟醚。
      ①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②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又记载“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3g)。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二)毒理试验

      LD50: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l2.875g/kg。细辛挥发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247g/kg。

      毒性反应:犬口服细辛水煎剂0.75g,即发生呕吐,对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和口服均为lg/kg。细辛浸出液的毒性大于水煎剂。细辛挥发油对蛙、兔、小鼠,均呈先兴奋、后抑制,使随意运动和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三)临床观察

      有小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剂量过大有恶心反应,挥发油中之黄樟醚有肝肾毒性,并是致癌物质。不宜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也不宜制成中成药长期服用。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常见药对如下: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早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川芎

      川芎辛温,气香升散,有较强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本经》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川芎祛风止痛,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细辛外可解表散寒,内可温肺化饮,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善于通利耳鼻诸窍、散寒止痛,为治少阴头痛之要药。两药配伍使用,能上行头目,增强其祛风止痛作用,常用于外感风邪所致之头痛。
      细辛―白芷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二药均善解表祛风、通窍止痛,辛香善走窜,通经力强。细辛偏于入肾经驱逐风寒,入肺温化痰饮,擅治少阴头痛,白芷偏于入胃经发散风寒,擅治阳明头痛。二药相须为用,解表通窍、止痛效力增强,为祛风、止痛、通鼻窍常用对药。

      细辛―辛夷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善宣通鼻窍。细辛散寒化饮,善行能通九窍,长于通鼻窍,止痛力强。辛夷解表力弱,能辅佐细辛发散表邪,二药配伍,解表力加强,通鼻窍效力大增。细辛配辛夷,见于《证治准绳》川芎散。

      细辛―独活

      独活辛、苦、温,散寒燥湿,温经通痹,入肾经,作用在里在下,止痛效果明显。细辛发散风寒,善治头面部诸风之疾,可引少阴之寒达于肌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一上一下,独活得细辛之升,能祛头面风寒,细辛可助独活引肾经风寒而使之外散。共奏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之功。细辛配独活,见于《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细辛―附子

      附子辛、甘、热,有毒,归心、脾、胃经,长于温散里寒,细辛长于疏散表寒,止痛。二药配伍,表里兼顾,阳复表解,在内之寒附子温之,细辛助之;在外之寒细辛疏之,附子辅之,共同加强温阳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细辛配附子,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干姜

      干姜辛、热,归脾、胃、肺经。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姜、桂能祛脏腑之寒。”细辛配干姜,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细辛―熟地黄

      细辛温通辛散,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为少阴经药。熟地黄甘温,补血生津,滋养肝肾。细辛之辛散能去熟地黄之呆腻,使之补而不滞;熟地黄之滋腻可制细辛之燥散,使之散而无过。二药伍用,一守一走,润燥并用,补散兼施,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具有补肾强腰、祛寒止痛之妙用。 细辛、熟地黄伍用,临床主要用于阴虚痛证。
      细辛―石膏

      石膏气味寒凉,有清泄阳明胃火之功。细辛气味香窜,气清而不浊,辛散利窍,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之功。二药伍用,细辛虽性温,但被石膏之寒凉所抑制,细辛之升浮又可引石膏上行而清头面之热。二药寒热相配,各取其用,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祛风止痛,且二者皆辛散,有“火郁散之”之义而无遏邪之弊。石膏、细辛二味都具“辛”味,故《疡医大全》名“二辛煎”用治阳明胃火、牙龈口舌肿痛等症。

      细辛―黄连

      黄连大苦大寒,清泄胃火;细辛宣散,上行止痛,二药合用,辛苦共施,寒热井进,辛以散火,苦以降泄,细辛引黄连达少阴肾经,黄连引细辛达少阴心经,合用清宣心肾郁火。

      细辛―五味子

      五味子酸涩收敛,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细辛辛散温通,温肺化饮,发散风寒,祛风止痒。细辛辛散开肺,五味子酸收敛肺,二者一开一合,开无耗散肺气之弊,合无敛遏邪气之虞,为开合理肺之妙剂,止咳定喘之效尤为显著。临证具体应用时,用量应灵活掌握,咳嗽初起,以开宣为主,多用细辛;久咳之后,以敛肺气为要,多用五味子。细辛配五味子,见于《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细辛―皂荚

      皂荚辛散走窜,善化胶黏之痰,开风痰之闭塞。细辛辛香宣散,善开结气、宣郁滞、利气开窍。二药相伍,相辅相成,共奏宣肺气、化痰涎、开清窍之功。皂荚、细辛合用,名曰通关散,出自《丹溪心法》,用治中恶客忤、中风或痰厥所致的卒然口噤气塞、人事不省、牙关紧闭、口流痰诞等症。用时将皂荚、细辛等分极细末,吹少许入鼻,旋即得嚏而闭开神清。现在也有用此二药合蜂蜜制成通便条,塞入肛门,通过刺激肠壁而促进排便,用治便秘或动力性肠梗阻。

      细辛―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能“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绀珠经》),《药性论》谓之“国老”。《本草正》曰“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甘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甘草是临床最常用的调和药性和解毒药物。细辛为小毒之品,每与甘草配伍,相制为用,可以减低或消除细辛的毒性或副作用。

    细辛图片

          
      

    细辛细辛

      

    细辛细辛

      

    细辛细辛

      

    细辛细辛

      

    细辛细辛

      

    细辛细辛

    下一篇枳实

    推荐词条

    更多>>

    精彩词条

    更多>
    海马图片
    海马海马介绍   「中文学名」海马   「拼音」 Hái Mǎ   「英文名」sea horse   「拉丁学名」Hippocampus ke[查看]
    金银花图片
    金银花介绍   「中文学名」 金银花   「拼音」Jīn Yín Huā   「英文名」FLOS LONICERAE   「拉丁文名」Loni[查看]
    火龙果
      火龙果,别名又叫:红龙果、青龙果、仙蜜果、玉龙果等,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量天尺的栽培品种,攀援肉质灌木,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叶片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查看]
    百香果
      百香果,别名又叫:鸡蛋果、西番莲果、洋石榴、紫果西番莲、藤石榴、土罗汉果、芒葛萨等,为西香连科植物鸡蛋果的果实。草质藤本,长约6米;茎具细条纹,无毛。叶纸质,[查看]
    神曲
      中药神曲,别名又叫六神曲,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查看]
    荸荠
      荸荠,拼音读:Bí Jì ,别名又叫做:马蹄、乌芋、地栗、地梨、[查看]
    龙葵
      中药龙葵,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注:少花龙葵分布于南部各省,也做龙葵[查看]
    亚麻籽
      中药亚麻籽,别名又叫亚麻子、亚麻仁等。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呈扁平卵圆形,一端钝[查看]
    锁阳
     中药材锁阳,又叫做不老药、琐阳等,锁阳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一种寄生植物,野生于沙漠戈壁,在零上20℃生长最宜,生长之处不积雪、地不冻。有补肾润肠、治阳[查看]
    地榆炭
     中药材地榆炭是将净药材地榆或切制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的炮制方法。地榆炭的功效[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