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20-05-26T18:13:40
  • 山药图片

    山药山药


    山药介绍

      「中文名」山药

      「拼音」Shān Yao

      「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拉丁学名」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光山药、署预、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薯、山薯、王薯、薯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等。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贸肥厚,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茎细长,蔓性,通常带紫色,有棱,光滑无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名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长3.5~7厘米,宽2~4.5厘米,通常耳状3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呈圆耳状,基部戟状心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7~9条基出;叶柄细长,长1.5~3.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极小,黄绿色,成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2至数个聚生于叶腋,花轴多数成曲折状;花小,近于无柄,苞片三角状卵形;花被6,椭圆形,先端钝;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序下垂,每花的基部各有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苞片广卵形,先端长渐尖;花被6;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柱头3裂。蒴果有3翅,果翅长几等于宽。种子扁卵圆形,有阔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国内;在国内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生长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化学成分」根分含皂甙、粘液质、尿襄素(allan-toin)、胆碱(choline)、精氨酸(arginine)、淀粉酶、蛋白质2.7%、脂肪0.2%、淀粉16%及碘质等。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①基本组织中散在黏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②维管束外韧型,四周有1列薄壁性维管束鞘。③树脂道分布于薄壁细胞间,内含黄褐色树脂状物。④淀粉粒众多。

      「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③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及网纹,亦有螺纹、环纹导管。

      「炮制」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炒至黄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注意事项」有实邪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紫芝为之使,恶甘逆。"

      2.《汤液本草》:"二门冬为之使。"



    山药山药

    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

      1.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摘录《国内药典》

      2.健脾止泻,补肺益肾。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喘咳,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遗尿,白带。用量3~6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摘录《中华本草》

    山药山药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2.《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3.《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4.《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5.《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6.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7.《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8.《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复方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4.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5.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6.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7.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8.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9.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10.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救急易方》)

      11.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川芎、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12.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上一篇牛蒡茶 下一篇蒲公英茶

    推荐词条

    更多>>

    精彩词条

    更多>
    海马图片
    海马海马介绍   「中文学名」海马   「拼音」 Hái Mǎ   「英文名」sea horse   「拉丁学名」Hippocampus ke[查看]
    金银花图片
    金银花介绍   「中文学名」 金银花   「拼音」Jīn Yín Huā   「英文名」FLOS LONICERAE   「拉丁文名」Loni[查看]
    火龙果
      火龙果,别名又叫:红龙果、青龙果、仙蜜果、玉龙果等,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量天尺的栽培品种,攀援肉质灌木,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叶片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查看]
    百香果
      百香果,别名又叫:鸡蛋果、西番莲果、洋石榴、紫果西番莲、藤石榴、土罗汉果、芒葛萨等,为西香连科植物鸡蛋果的果实。草质藤本,长约6米;茎具细条纹,无毛。叶纸质,[查看]
    神曲
      中药神曲,别名又叫六神曲,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查看]
    荸荠
      荸荠,拼音读:Bí Jì ,别名又叫做:马蹄、乌芋、地栗、地梨、[查看]
    龙葵
      中药龙葵,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注:少花龙葵分布于南部各省,也做龙葵[查看]
    亚麻籽
      中药亚麻籽,别名又叫亚麻子、亚麻仁等。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呈扁平卵圆形,一端钝[查看]
    锁阳
     中药材锁阳,又叫做不老药、琐阳等,锁阳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一种寄生植物,野生于沙漠戈壁,在零上20℃生长最宜,生长之处不积雪、地不冻。有补肾润肠、治阳[查看]
    地榆炭
     中药材地榆炭是将净药材地榆或切制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的炮制方法。地榆炭的功效[查看]